万历皇帝为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史称万历中兴。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崩。
这米柱真心觉得可惜,月末廿八是他的大婚之日,这皇帝驾崩,百日内禁婚娶,这婚礼肯定是要往后推了。
经群臣议定,万历皇帝庙号为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而新皇的年号定为泰昌,安定平和为泰,兴旺发达为昌,明年为泰昌元年。
这个朱常洛在礼部尚书赵秉忠的指引下,先登基接掌皇帝权力再说。这个朱常洛登基后的第一道命令是立皇长子朱由校为太子,第二道命令是为大行皇帝举行国葬。
而这个朱由校则在吏部天官周嘉谟的指导下,完成了詹事府的接管。
这詹事府的作用,置大本堂以藏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太子居于文华堂,诸儒轮班侍从,又选才俊之士入充伴读。这其实就是东宫的班底,教导帝国未来接班人之场所。
这东宫官属除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以外,还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等几十个,大多是虚职。
这个朱常洛老爹不鸟他,这詹事府的配置就不高了,并没有塞什么重臣于其中。
这对于这个朱由校来说,有好有坏,坏的地方是没有得力臂膀,助他争夺皇位,好的是没有人管,乐得轻松,没有这么多公公婆婆管着,这是好事,而且这东宫属官由他挑选,这最好不过了。
他先是指定了李逢春李翰林担任日讲官,这是主要职位,专门负责给太子教书,就是日后的帝师,米柱混了司经局校书,这是正九品的活儿,不过几品没有关系,太子的重用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李翰林又推举了同期好友,工部员外郎洪承寿担任詹事府府丞,他也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这一次是平调,级别不变。
同时这个太子又推荐了徐光启入这詹事府担任少詹事。
这样身边总算是有几个人了,而不是一群宫女太监,至拔尖的就是米柱和李翰林,现在又多了两个进士出身的。
这个第二天一早,这个,整个皇宫己到处挂上白色的布,而这些宫女和太监、侍卫大臣们全部的披麻带孝,正式为这个万历神宗皇帝举行国葬。
这国葬的总负责人是由六部之首的礼部尚书赵秉忠负责,这皇帝之葬礼有一套明确的流程,赵秉忠所行之事,就是为了确保,这一切是依流程而行,合乎礼法。
赵秉忠生于神宗万历元年,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全国科举
、礼仪祭祀、外交事宜、对没有先例的典礼进行礼仪制定,地位极高,一般加三公衔。
比如这个万历要封郑贵妃为后,这个礼部一句不合礼法,就成了绕不过去的天堑了。
这一次太子登基及国葬,就由这礼部主导进行,这个文武百官,王公大臣,都在他的指导下进行,每个人应该站在那里,穿什么样的衣服,说什么样的话,都有严格的规定。
现在大明朝廷,最重要的事就是国葬,让大行皇帝入定陵。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更重要的还是权力的过渡和移交,朝廷大臣们也知道一点,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谁不关心自己在这一届朝廷中的位置?
这个泰昌帝在借国葬之机,在借大臣们前来吊唁之机,频频的接触大臣、各地将军抚督,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泰昌登基后向大臣们许诺,停止征收矿税,撤回派往各地的内监,选拔补上各种废官,发内帑白银一百九十万两来救济九边之民,补发辽东前线将士的军饷等,很快就获得了所有大臣们的支持。
这个朱由校和弟弟朱由检必须跪在灵柩前,与前来吊唁的文武大臣回礼,而米柱则是没有这个资格,守在殿外等侯,难得的是李翰林也陪在一起,作为詹事府的日讲官,成为了这个詹事府的核心人物,他正在为这詹事府的添砖加瓦作努力,不过他也知道,论信任程度,他是远不如米柱,许多事上,他们是商量着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