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在附近拾点柴火,她对儿子的动手能力很有数,一旦都不担心。
露宿野外,吃得不易太复杂,他先扔了两块风干好的肉干,并些野菜蒸饼进锅熬制,肉的香味与菜的清香交叠在一起,麦饼在锅中越熬越烂越熬越烂,不多时就成了一锅顶饱的糊糊。
他一边熬一边想,要不趁太阳没有完全落山到林子里转两圈看看是否能抓到山鸡?看游记中的说法,荒郊野岭,多有野味,野鸡的肉质又细嫩,他们习惯在田野中寻找食物,腿部肉格外有嚼劲。
想着想着,他竟忽然看见有几个小野鸡扑腾着翅膀,一边咯咯咯咯咯一边惊恐地向他旁边的树撞过去。
莫文远???
几只野山鸡在他面前撞晕了过去。
古有宋人守株待兔,今有莫小郎君守株待鸡。
他带着一脸惊讶之色,将几只晕过去的野鸡抓了起来,虽不知怎么回事,今晚可以添个菜了!
小黑羊v
深藏功与名!
卷轴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一卷容量太少。抄书者为了方便书写,在写字时都是将卷轴完全展开,摊在书桌上,若卷轴中纸太长,便会从桌上滚下来,拖在地上,污染纸张。再加上卷轴中轴心重量远远大于经折装的外壳,只要使用过的都知道何种更方便。
其实线装的本子翻看比经折装还要方便些,然雕版印刷术在国内推广没几年,尚未辐射到偏远地区,会雕版的匠人也不够,算上刻板与印刷的过程,经折装无疑更适用。
慧远见他得到名册后迫不及待打开,嘱咐道“天竺的僧人晨钟暮鼓,研读经书,糖又是身外之物,少有人关注。”
“况制糖术不同于其他小技,即便知道,也不方便说与你听。”
莫文远当然知道慧远和尚的意思,这年头技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许多经营多年的店铺都是守着一个方子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像是光德坊内卖醋的店,不同其他醋店,他们有种以白酒酒尾发酵而成的醋,几代下来也只有他们家人知道如何做。
他道“我省的。”
莫文远很清楚,他找那些僧人的目的并不是求得制糖技术,而是先进行田野调查,判断天竺的制糖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除了从慧智师傅口中打探而来的红糖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糖,比如说冰糖白砂糖之类的。
他心说,就算不知道那些糖的做法,他也可以寻找西市上的天竺行商,寻得蔗糖,又说不定假以时日,他也能同玄奘西行一样,前往印度诸国,把蔗糖提炼方法“取”回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接下来几日,大兴善寺的僧人总能看见莫小郎君背着他标志性的报童包,左手一支小毛笔,右手一本线装的笔记本,一边听深目高鼻的僧人说话,一边在本子上奋笔疾书。
天竺人的长相与唐人有所不同,五官轮廓较深,有的肤色偏棕,有的肤色偏白。他们说汉话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的来唐多年,汉语流利,有的却仅限于书面交流,说起来怪里怪气,夹杂天竺的词汇。
好在莫文远在寺庙中也学了点笈多文,能够听明白他们的意思。
笈多文是梵语的变种之一,相较于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梵语,这种语言能够用切音的方式注音,故而在僧人中流传甚广,据说玄奘法师西行前学的就是笈多文,出于对唐玄奘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之心,莫文远也学了点这种语言。
“也就是说,除了红糖之外,还有大块的糖霜?”
“是,白色糖霜多见,我曾见医者以其入药,治疗疾病。”
“糖块大概有多大?”
年轻的僧人比划一下“大至半个手掌,小则同小指头大小相似。”
莫文远手上飞速纪录,心里也很有成算,天竺的制糖技术比他想象的还要发达点,除了红砂糖他们甚至还做出了冰糖。
他诚恳道“如果我想要买点糖霜与红糖,要去哪买?”
年轻僧人愣了一下道“我不确定定,你可以去西市看看。”他道,“很少有商人会带他们来长安,唐国有自己的炼糖技术,他们无法把糖卖出好价钱。”
莫文远听了之后心下有点失望,在道谢后,就回去了。
……
在进行完大兴善寺糖类田野调查后,莫文远并没有急着搜罗西市上每一家天竺商人经营的店铺。李三娘组织了一场家庭会议,他得回家参加会议。
寒食节结束过后,李三娘并没有留在长安,她去了一趟洛阳,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长安洛阳中的路被称为两京走廊,此时洛阳虽还没有武则天当政时期繁华好比长安,却也是全国第二的大都市,许多世家大族都扎根于洛阳,城市中百姓的消费水准不低,商业繁荣。
李三娘食肆在长安经营多年,靠一手冠绝天下的豆腐手艺在长安城中闻名,在加上豆腐的价格并不昂贵,若只是小菜以及生的豆制品,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吃得,其生意之火爆,即使是西市的大酒楼都比不上。
两月前,李三娘甚至又买下了一个院子,将其改建成食品制造间,雇佣不少人在其中工作,专门制造面筋与豆皮,这两样豆制品在卖得很好。
可以说,发展到现在,李三娘食肆已经不是单纯的食肆,而是集生产、出售半成品、酒楼为一体的商业集团了。
李三娘道“我之前听闻,店中的食客除了长安本地人之外,还有许多是从别地慕名而来,专来就留尝鲜。”
“更有士族的郎君在店内买大量干面筋及干豆皮,运往他地。”
这年代没有电冰箱,如果是水面筋的话放不到两日就坏了,为了延长豆制品的保存时间,除了天天做的那些之外,店内还出售干面筋与干豆皮。
制作方法也不难,先将面筋豆皮风干之后,放入锅中蒸煮,最后再进行脱水处理,便能存放更多时间,莫文远试过,炎炎夏日都能存在一旬左右,等到天冷了,放大半个月都没有问题。只要车队行得够快,便能送往其他城市。
李三娘微微一笑,做出更加惊人之举,她竟然展开一张大图纸,放在矮桌上。
赵二娘先前不识字,但因嫁给莫小狗之后,需要做点账面上的工作,便努力补习识字,她成果斐然,不出一月就将常用字认得七七八八。
莫文远目瞪口呆,想不到他阿娘竟有看比社会学家一样的采样样调查意识,又跟经济学家一样,将所有的数字精密地记录下来。
李三娘朗声道“我在卖面筋、豆腐皮的柜台后面站了一旬,期间我询问了众人购买吃食之去向,绝大多数都是长安本地人,然别地的郎君娘子也不少。”
“其中,将吃食送往洛阳的最多,江南地带的人偏少些,但若我没记错,待天冷下来时,还专有行商来食肆买面筋送往江南。”
“今日天气逐渐回暖,吃食易坏,买的南人才少了些。”
莫小狗比较憨,没听懂李三娘的意思,倒是赵二娘已经陷入了思考,而莫文远对他阿娘无比了解,早就知道她很有商场铁娘子的风范,便直接道“阿娘你的意思,是想在洛阳江南等地开店?”
李三娘见莫文远能够接上自己思路大喜道“不错,我欲先在洛阳开一店。”
她前些日子还同前来购买面筋的洛阳人聊天,对方言现在洛阳城中虽有豆腐卖,却从未出现过面筋等物,定时长安城的特产。
豆腐的制作其实不难,只要有心学,就能学会。
李三娘店中的豆腐都是从大兴善寺买的,自不会好为人师,用赚钱的时间传授技法,事实上,现在传授技法的反而是和尚。
和尚已经同豆腐捆绑在一起了。
开始是大兴善寺的和尚外出云游,要知和尚云游除了化缘之外,还经常要做点小买卖赚取盘缠,寻常是帮人讲经做法事,在寺内习得豆腐做法后,不少人云游至外地,便做些豆腐卖了以换取路费。
本章节内容由手打更新
现在僧人云游,除经书与钵之外,还有一样是必带的,那就是酸汤。
开始只有大兴善寺的僧人习得作法,在云游过程中僧人又将做法传递给了当地百姓,又或者是留在了当地的寺庙,随着僧人走的地方越来越多,豆腐也流传开。
即便是江南或者更远的城市,都出现了专门的豆腐坊,有的是百姓开的,有的则是寺院开的。
价格虽有浮动,但总归不会高到离谱,比肉差远了,大多是一块一两文,有些贫穷地方也能以物易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