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句话,对于其他人而言却意味着海量的工作,吴三桂工作效率富有奇效,原计划的两个月,他提前了五天完成,随着第一批粮食随船通过近海运送回大明,安南的粮食供应终于算是连接上了大明这头饥饿的庞然大物。

沿海船队络绎不绝,他们从安南出发,将一船船粮食源源不断的送回本土,然后通过新修建的数条主干道及运河水利再运往大明的各个行省,不断充实着仓库,对于帝国而言,近十年来一直在红线上下徘徊的粮食储备终于第一次补充超过了消耗;对百姓而言,则是大量廉价的安南稻米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周围,用很少的钱就能够购买到足够全家数月的粮食。

中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农业在旋转,他的一切上层建筑也是建立在充沛的粮食供应之上,当安南粮食开始供应大明,大明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应的一些好处,国家的财富发展速度变得更快了几分。

而在安南廉价稻米进入千家万户时,一同进入的,还有那关于安南土地一年三熟的传闻,大明国内耕地产出这几年越来越少,甚至连朝廷都说未来几年还会更少,不少农民自然就会去想些出路,而土地肥沃的安南,似乎就是一个好去处!

中国农民历来保守,但也不乏勇于探索者,尤其是当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不能再回报给他们应得得物资时,想要前往安南拼搏得农民,人数骤然增多,而对于这些提出想要前往安南的百姓时,各地主官都极为支持,毕竟这关乎到他们得绩效评分。

于是乎,在整个主干道上,总是能够看见两三户人家组成得小队伍,乘坐着牛车或者马车大包小包得向沿海各大城市移动,在哪里他们将坐上由朝廷组织各大商会出资准备的海船,沿近海前往安南,而这些船队也会在回程时带走满船的粮食。

如果这个时候就有GPS定位的话,那么大家一定能够看见,整个南京到东京城的近海海面上,已经被密密麻麻代表海船的细小光点所淹没,这条光带如同一根突然出现的纽带,将安南与中原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赵小二领着一家人坐在一艘常规海船上,他们正在前往安南,虽然赵小二没有参与那一次的屠杀,但为了鼓励移民,军部的奖赏制度还是为每一个参与了一线战斗的士兵分额外配了十亩田地,赵小二一家远在山东,历年来都是最先受灾的地区,虽然现在他们家家户户都有朝廷补偿不至于饿死,但想要过上好日子却也是很难,所以当赵小二带回来一年三熟的十亩良田时,全家九口人没说的,直接选择了前往安南。

此时的海船迎风向着东南亚驶去,两边每隔一会便能看见一艘往返于此的大明商船,如果运气好,甚至还能看见高挂大明龙旗的海军巡逻编队。

赵小二穿着一身陆军常服,常服因为不用考虑作战所需,所以还要美观大方许多,穿在身上让整个人看去英武非凡,因为这一身军服,所以船上许多人都对赵小二一家敬畏有加,毕竟大明的宣传机构连续数年的无差别宣传轰炸,早就极大改观了军人在帝国内的地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早就一去不复还。

更因为军人这几年丰厚的报酬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参军当兵甚至成为了帝国年轻人最好去处之一,另一个出路则是进入国立学院,成为知识分子,但国立学院相对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毕竟数量稀少,所以当兵才是最为实际的,而且当了兵不是一样有夜校吗?都是读书写字,俺看去那什么学院也是一回事。

对于这种想法崇祯就算想去改变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成果,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有些时候崇祯也想搞全民扫盲,但国内的知识分子真的太少了,便是把全天下的士子加起来,也不够用的,所以全民扫盲的工作也只能先缓缓,毕竟对于崇祯而言,还有更多更紧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