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增产两成,诸葛亮倒是没有夸大,甚至还有些保留。

后世的七八十年代,化肥在农村并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农村许多地方使用的,更多还是农家肥。但是,后世七八十年代的稻谷亩产,少说都在七八百斤左右。

那个时代,杂交水稻可也没有普及的呢。

而这个时代的亩产,即便是产量最高的水稻,也不过两三石罢了。

按照后世的情况,施加了农家肥的庄稼,亩产增加五成,这还是诸葛亮保守着说的缘故。

诸葛亮说得轻松,说得保守,但这在庞统听来,却已经有点惊世骇俗了。

增产五成,这是什么概念?

就以诸葛家的这三十顷良田来说,冬种麦子夏种水稻,佃户们兢兢业业的一年下来,总产量也不过千石左右。好点的话,有一千二百石;差点的话,就只有八九百石了。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年景。

按照这个时代,地主的佃租行情,这千石粮食,诸葛家会收取一半佃租。

而那近三十户佃农,兢兢业业的一年操劳下来,平均每家也不过收获十五六石粮食。

一家三五口,甚至有七八口的,还要承担各种赋税,一年只有十五六石粮食的收入,哪一家佃户日子,不是过得紧巴巴的?风调雨顺的年景,佃户们还能勉强度日;一旦天灾人祸,佃户们卖儿卖女都是常态。

这不是诸葛亮不怜悯佃户,而是这整个时代都是如此。

若他诸葛亮贸然降低佃租,这就打破了地主们约定俗成的规矩,等着他的将是整个荆襄地主阶层,乃至全国地主阶层的制裁,那些世家大户们也会踩上一脚。

因为,这是破坏规矩。

即便他诸葛亮背后有师门,他也将是过街老鼠,荆襄地主阶层,荆襄世家大户,人人喊打。到时候,别说为刘皇叔谋取荆襄了,天下之大,只怕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当然,这也不是说,地主阶层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收取一半的佃租,这是不容更改的。

但是,绝大多数地主阶层,对待他们家的佃农,也是多有照顾的。

逢年过节,给佃农们发放一些粮食;若是遇上大喜事,还会给佃户们发些布帛之类的。一旦遇上灾年,大多数地主也会救济自家佃农,有的是施粥,有的是借粮食给佃户们。

这个时代的地主豪强们,大多数还是很纯洁的,即便是借粮食给佃户,也没有什么九出十三归,更不会有什么利滚利的高利贷。

这些坑人的事儿,是在唐朝之后,才被那些黑心的地主阶层给玩坏的。

在隋唐之前,在秦汉,地主阶层,还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闲言扯得有点远,言归正传。

粮食增产五成,诸葛家的粮食总产量,就能再增加五六百石。刨开需要上缴给诸葛家的一半佃租,佃户们每家就能多获得八九石粮;如此,诸葛家的佃户们,基本上家家就能吃饱饭了。

吃饱饭,在这个时代而言,就是奔了小康。

这还仅仅只是诸葛家的佃户们受惠。

若是这诸葛肥再推及天下,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将受惠!

粮食增产五成,以大汉的耕地面积计算,即便是天下没有大乱之前的人口数据,只怕也是能填饱他们肚皮的,这是真正的再无饥馑之忧!

若说诸葛痘只是治病,这诸葛肥就是真正的惠及全天下了。

真正的活人无数!

……

“这诸葛肥真的能增产五成?”庞统倒不是怀疑,只是还想确认一下。

他出身于大地主之家,自然知道粮食增产五成是个什么概念。同时,他也知道,若这诸葛肥真的能令田地增产,这诸葛孔明的地位和名望,又将是何等荣耀。

而他庞统,那时还能卧龙凤雏,并驾齐驱么?

面对庞统的疑问,诸葛亮笑道:“目前还只是实验之中。”

“不过,看今冬麦苗的长势,还有那些老农们的预测,来年,我家那三十顷麦子,增产五成不成问题;甚至,有几块地产量翻倍都不是奇迹。”

“这还只是试验中的诸葛肥。”

“今后,或许还会实验出更好的诸葛肥出来。”

“不过,等这一次的实验结果出来,便会如同诸葛痘一般,推及天下。”

“士元兄,你说,若这诸葛肥再推行于天下,我诸葛孔明会如何?”

这不是诸葛亮在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想要点醒庞士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